信息來源:admin 時間:2015-11-30 下載
一、選擇適宜的移栽樹種
根據綠化的用途和追求的效果選擇樹形和規格,首先選擇生長健壯、樹冠勻稱、無病蟲害的植株,同時考慮土壤能否起住土坨,要選擇土層深厚、石礫少、含水率適中的土壤,含水率過低和過高都不易起住土坨,一般以土壤持水量45%—55%為宜。樹高以3米—6米較為適宜,若樹體過大則顯著降低成活率。
二、選擇適宜的移栽時間
根據本地區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移栽時間,是保證成活率的關鍵。我們地區的移栽時間以春季移栽成活率比較高,可達到90﹪以上。在新梢生長旺盛期不宜移栽,此時苗木生長需水量很大,根系切斷后,會影響根系對植株的水分供應,進而影響成活率;同時在起苗和運輸過程中也容易導致嫩梢折斷,影響樹木生長與美化效果。因此,在樹木的休眠期移栽最為適宜。
三、挖樹、包裝和運輸
挖樹。根據植株的大小確定土坨規格,一般講土坨越大成活率越高。土坨直徑至少為植株胸徑的10倍,厚度為6倍左右,形如蘋果。挖樹時先剪去樹干下部的側枝,保持枝下高1米左右(針葉樹種),這樣有利于作業和減少側枝損傷。然后以樹干為中心,確定大于胸徑10倍直徑為土坨規格,挖掘至兩鍬深左右時,開始逐漸向主根處掘進,遇有側根用鋸鋸斷,鋸口平滑,根不得有劈裂傷。
包裝。包裝是為了在運輸過程中保持土坨完整、減少樹木失水及運輸方便等。土壤粘合力好、土坨直徑在80厘米以下的,可將樹木根系完全挖斷再包裝,土坨直徑超過80厘米的,應站立打包,當挖至距樹根中心20—30厘米時就應包裝。包裝用草繩應粗細適宜,一般為1.5—2厘米。將草繩一端鎖死在樹干根莖處,然后沿著垂直于土坨的方向均勻纏繞,每次纏繞都要緊緊貼緊土坨底部,且用力拉緊,最后在土坨底部將土坨鎖死,這樣有束縛力。纏繞密度視土壤情況,一般來講,土坨大或土質松散必須打密包,多纏草繩,凍坨或土質好的可少纏。
裝車及運輸。根據樹木規格選擇人工裝車或機械裝車,層數與株樹以不壓側枝為宜。為減少根系失水,裝車后要對土坨澆水保濕,最好要在夜間運輸,卸車后要及時栽植。
四、栽植
大樹運到目的地后要及時栽植,盡可能縮短土坨(根系)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,栽植穴直徑要較土坨大于出30厘米,深度至少要深10厘米。栽植前必須將包裝草繩全部去除,雖然它含有豐富的纖維素、半纖維素和木質素,可提供氮素,但在腐爛分解的前期不僅不能向樹木提供氮素,反而會吸收土壤中的氮源提供給微生物繁殖需要,導致土壤中原有的有效氮含量減少。對在運輸及栽植過程中損傷的枝條要及時修剪掉,以免枯黃影響美觀和消耗水分與養分。凡修剪形成的剪口均應及時涂抹油漆,以防失水。
將樹木置于坑中扶正后,四周回填土壤,同時澆水,用水將土沉實。栽植不要太深,略低于栽植坑面,通常不超過5厘米,太深俗稱“下窖”,不利于緩苗,影響成活率。填完后在樹坑周圍做好圍堰,保證蓄水深度15厘米,便于澆水。栽植后要用三角架固定樹干,以免風大導致樹體搖晃而影響成活率。
五、養護管理
水分管理是保證大樹成活及后期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措施。樹木移植后,要及時澆好“三連水”,載后24小時內澆一次透水,2—3天后澆第二次水,5—7天澆第三次水,最遲不超過10天。此后經常觀測土壤濕度,視情況澆水,一般每隔15—20天澆一次透水,結合澆水可施入一定量的生根粉(按產品說明施入),同時要及時掛營養液吊瓶,有助于生根成活。
六、移植綠化樹的一種方法
預先斷根法:
一般是移植前1——3年的秋季(樹木落葉后),以樹干為中心畫一個半徑為2.5——3倍胸徑的圓,再在圓外兩側挖30——40cm寬的溝,深度一般50——80cm(可視根系分布而定),切斷較粗的根系,切面需光滑平整,然后回土分層踩實;第二年以同樣的方法挖掘另外的相對兩面進行斷根;第三年即可移植。
七、移植綠化樹注意以下幾點
1、移植時間:結合實際,在樹木萌動前完成。
2、土坨規格:胸徑的8——10倍。
3、樹穴底部施入少許基肥或化肥(如磷酸二氫鉀和硝酸鉀的混合肥)。
4、栽植前修剪:對病枝、枯死枝、直立枝、交叉枝、重疊枝、下垂枝等進行重截。
5、打支架:在支架與樹干綁扎處,樹干應先纏上草繩子,以防支架與樹干磨損。
6、澆水:澆水前應圍雨淋坑,直徑應是胸徑的10——15倍。第一次澆水不易過多,以土壤沉實為準,第二次應澆透,第三次以土壤干透為準,水量必須澆透,澆完氺后,把雨淋坑的土推平覆上即可。澆生根液或生根粉:可結合第一次澆水同時灌入,比例可根據生根液或生根粉的說明書配比即可。
版權所有:灣溝林業局 E-mail:wglyjxx@163.com 電話:0439-3616329 備案號:吉ICP備18007206號